當前位置:首頁 > 講座報告
嘉錫講壇第561期講座:核受體非基因型作用機制及藥物開發
主 講 人:張曉坤 教授
地 點:圖書館明德廳
主 辦 方:福州大學化學學院 福州大學圖書館
開始時間:2021-01-07 19:00
結束時間:2021-01-07 21:00
嘉錫講壇第561期講座:核受體非基因型作用機制及藥物開發
主講題目:核受體非基因型作用機制及藥物開發
主講嘉賓:張曉坤 教授
主辦:福州大學化學學院 福州大學圖書館
承辦:福州大學圖書館
個人簡介:
張曉坤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藥學院院長、國家特聘專家,長江學者。1982年畢業于廈門大學,1989年在美獲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加州圣地亞哥SBP醫學研究所教授,2006年回國創辦廈門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長,教育部 “核受體腫瘤分子靶點與藥物開發”創新團隊負責人,福建省藥物新靶點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福建省核受體藥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核受體的前沿研究及核受體藥物開發工作,在《Nature》、《Science》及《Cell》等國際核心期刊發表了近二百篇核受體研究論文,是核受體RXR同源二聚體/異源二聚體作用機制的發現者,在美國及中國獲得十幾項專利,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RXR靶點的抗癌專利藥Targretin?的發明人,該藥被《自然藥物開發》及藥物界同行認為是從1993~2001年9年間國際上22個被美國FDA批準的最有創新突破的靶點藥物之一。近年來張曉坤教授及團隊還率先在國際上報道了核受體的非基因型作用機制及針對該機制的靶點藥物開發新模式, 并發現了多個針對該模式的具有開發潛力的藥物先導小分子化合物,為尋找高效低毒的靶向核受體的藥物及制定個性化治療策略探索了一條新的途徑。
講座簡介:
核受體(Nuclear Receptors)是介導包括類固醇激素、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維生素A、維生素D等化學信號的功能受體蛋白,其功能障礙會導致嚴重的人類疾病,是藥物開發的重要靶標,被譽為目前全球藥物開發的第二大靶點。經典理論認為,核受體是依賴于小分子配體,通過與DNA結合調控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即小分子配體,如激素的及維生素,通過核受體來調控靶基因的表達來調控各種生物學效應。但這種“基因型”作用模式不能很好解釋核受體廣泛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功能,嚴重影響了核受體藥物的開發,說明了核受體還存在著其他重要作用模式。我們早期發現核受體Nur77可以轉位至線粒體,線粒體是細胞質中的重要細胞器,是細胞的能量加工廠,同時參與調控細胞生死、炎癥與免疫等重要作用, 其功能失調與眾多疾病及癌癥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我們發現核受體可直接作用于線粒體,參與調控細胞凋亡、自噬、及炎癥,揭示了一個全新的核受體“非基因型”作用模式。有絲分裂期承擔著精準均等分配遺傳物質給兩個子細胞的重任,其調控失調與腫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在有絲分裂時,含有基因的染色質濃縮形成染色體,基因轉錄功能關閉,核膜破裂,而調控基因轉錄的眾多轉錄因子此時脫離染色質。但這些核轉錄因子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到那里去,行使何功能迄今不清。我們最近發現核受體RXRa在有絲分裂開始時即從細胞核移位至中心體 (centrosome),然后與調控有絲分裂的關鍵激酶PLK1相互作用,調控中心體功能及有絲分裂進展。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核受體在有絲分裂時可通過移位中心體調控細胞增殖及基因穩定性的新型作用模式。大量實驗證明這些核受體“非基因型”作用模式是開發新型核受體靶點藥物的有效模式,根據該模式我們發現了一系列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核受體候選藥物。
歡迎前來聽講!
福州大學圖書館
2021.12.29